2009-04-23

乐活族:有机健康新生活

“乐活族”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乐观、包容的,透过消费和衣食住行的生活实践,不仅做好事支持环保,心情也好,个人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年龄是18+X岁,至于这个X可以是一个月、一年、三十年,但他们的心态永远是18岁。

乐活族:有机健康新生活

(乐活族:有机健康新生活) 

    乐活是一种生活态度

    乐活(LOHAS),是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的缩写。他们追求这样的理念:坚持自然温和的轻慢运动;电器不使用时关闭电源以节约能源;尽量选择 有机食品和健康食品食用;减少制造垃圾,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关怀他人;亲近自然,节约用水,将马桶和水龙头的流量关小,一水多用等等。

    据统计,目前在美国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乐活族”,欧洲约是三分之一。而国内“乐活一族”也在迅速壮大,这种简单、直接的绿色生活方式吸引了无数人目光。乐活正成为最时尚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旅游不忘带垃圾袋

    “爨(音cuan,去声)底下”,名字够酷吧,李菲和她男友的目的地就是京郊门头沟的爨底下村。虽然离北京很近,但这里和市区是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山峦起伏,山脚下是山涧清泉,山鸡、野兔、松鼠随山可见。李菲这个城里长大的姑娘,和老乡进城没什么差别。

    来到目的地,发现这里的房屋很特别,纯石头搭建,仿佛回到了明清,给人很舒服的感觉。这里的食物也很“有机”,山菇炖鸡肉,农家贴饼子……最特别的是农家主人自己做的豆腐,用当地山泉水做的,李菲吃完还另点一份,带回家吃。

    “快活族”去旅游,都忘不了带几个垃圾袋。“爨底下几百年还能保持这么完整,被破坏就可惜了,自己的垃圾随手装进袋子里,别破坏了环境。”李菲男友说。

    北京私家车的比例逐日攀升,大约这个周末,通往京郊几条主要线路又该堵车了。提早 出发,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就做好准备,付出不睡懒觉的代价吧。不论想选择哪种形式,到郊外都需要先准备好交通工具,给车加满油,检查好车况;然后是行车中的 饮食补给,带齐户外必备的工具;要提醒的是,尽管是夏天,郊区气温还是不可高估,那边气温相对要低一些,一件厚外套是必需的。

    “乐活族”拒绝一次性

    方便面是玲玲的最好伙伴。由于经常加班,吃饭没固定时间,于是玲玲的柜子里少不了几包方便面。“以前老买碗装的,因为不用刷碗了,”玲玲不好意思地说,“我开始做个有机乐活族了,能少制造一点污染就少一点污染。”

    她现在自带饭盒和筷子,以前去楼下餐馆买饭,总是用一次性饭盒盛饭带回来,现在她都是让餐馆盛到饭盒里。玲玲现在还坚持拿着篮子去买菜,她说,这也是“有机乐活族”所主张的,希望大家都能做到这一点。

    从事外贸工作的纪小姐也过起了有机乐活族的生活。看看她每天吃的东西,很少有高盐、高油、高糖的食品。“绝对有机,绝对乐活!”纪小姐信誓旦旦。

    她说,从此自己将坚持选购有机、天然、无污染的生态食品。其实一杯牛奶和一杯豆浆的营养价值相仿,但草原过度放牧,带来的将是更严重的沙尘暴。所以现在她的早餐已基本被豆浆代替。

  “乐活族”钓鱼要放生

    只要你热衷于这项运动,垂钓是不愁场地的。从市内到郊外,大概有几十个场地尽情等 你选。多数爱好这项运动的人并不在意自己是否钓了很多鱼,当然如果收获颇丰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有机快活族”喜欢钓完又把鱼放生,他们更喜欢看着水面 映着周围树木的影子,有风吹来的时候,树影舞动,像是在心里作画一样。(周必成)

 

  乐活,你做到了几条?

  1、我会注意吃什么、如何吃,不吃高盐、高油、高糖的食品。

    2、我会经常运动、适度休息、均衡饮食,不把健康的责任丢给医生。

    3、我会注重自我成长、终身学习、灵性修养,并关怀别人。

    4、我会尽量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减少废气污染。

    5、我不抽烟、拒吸二手烟,支持无烟环境的政策。

    6、我会减少制造垃圾,也实行垃圾分类与回收。

    7、我会试着使用对环境友善的化学产品,例如使用环保清洁剂。

    8、我支持有机(无毒)农产品,并尽量优先选用。

    9、我会向家人、朋友推荐对环境友善的产品,例如环保汽车。

    10、我会随身携带环保筷,贡献己力,少砍一棵树。



2009-04-20

你仍然需要blog吗?

写博客实际上是一种习惯。有人有这种习惯,有人没有这种习惯。这种习惯是需要培养的。你可以把你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的事情记录下来。一是作为个人的一个纪录,你的经历和感悟;二是作为一个个人的练习,至少可以练习你的思维。这可能说得大了。我记得很多人刚开始都想去写博客,时间一长,有人就懒得写了。我曾经也说到,网络上把这种博客成为“死亡博客”。我也曾看过一些人的blog,写的不错,可惜时间不长。有人以为这种写作的方式等同于把自己的隐私暴露给别人看。即便是暴露给别人看又能如何?你也可以看别人的博客,为什么不能分享呢?坚持写作难道没有好处吗?也有人说写博客之后很多人就知道你我的情况,说不能还要骗我等等之类的。真是奇怪的观点!如同很多人把孩子对网络游戏的迷恋归结为网络一样,你应该看看是不是自己的问题。网络不就是个工具。用好了是好东西,用不好就成了坏东西了!

2009-04-02

无领导小组讨论

二十年来我们失去了什么

二十年过去了,就这么过去了。

    这二十年里中国社会有了太多的变化,所有经历了这二十年 的人无论怀有什么样的心情都可以很清晰的描述我们的生活有了怎样的发展和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自不待言,社会财富的增长更是有目共睹。这二十年如果还算作 改革开放的话,那么改革开放最初的目标(翻两番)已经达到,所有人都能够真切的感受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如果稍微冷静一点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现在的人和二 十年前的人相比,那一个生活的更幸福,回答可就不那么简单了,有很多人会说并不幸福,还有很多人会说自己已经忘了什么叫幸福了。一方面是社会财富的极大增 长,一方面是幸福感的普遍缺失,这究竟是为什么。三十年前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一般认为是因为我们太穷了所以我们不幸福,现在呢?穷人不幸福是意料之中的, 不穷的人同样缺少幸福感,即使有钱一样会被地产商、被学校、被医院、被行行色色的贪官污吏敲诈干净。看来幸福不幸福并不是我们开始认为的那样,并不是由于 我们得到了什么而感到幸福,换一个思路,和二十年前相比我们失去了什么,究竟因为失去了什么不该失去的才让我们这样缺少幸福感。不是那一个人,不是那一群 人,是我们所有的人,是所有这些组成了“中国人”的人,我们失去了什么?

     正义:我们首先失去的是正义,正义作为一个概念很笼统,有很多词汇可以和这个概念相互指代:公义、公理、天理等等,回想一下这二十年,没有那个可以称之为 思想家的人振臂高呼“我们需要天理”,没有那个青年学生可以因为正义而走上街头,没有那个媒体或者出版物敢于声称我们为公理而 作。古人骂人时会说某某事“天理不容”,现在那些贪官污吏不法奸商的心中可曾有一丝一毫的天理,每个人想要做成一件事总是考虑是 不是有利益是不是符合潜规则,不会有人去想“有理走遍天下”。十年前有一场躲避崇高的文化争论,作为个人躲避了崇高至多是一个不 做英雄的人,但是作为一个民族躲避了崇高就只能堕落了。这二十年间文史哲的学者都失语了,只剩下几个“经济学家”摇唇鼓舌,一个 只有形而下没有形而上的民族自然会一步步的丧失掉民族正义感。一个民族没有了正义感那是什么人间悲剧都可以制造的。

     正义是任何一个文化固有的内核,一种文化吃什么穿什么都是表象,什么是正义才是根本,在西方文化中正义感首先体现在基督教中,上帝是永恒的正义化身,任何 人不可能挑衅上帝的权威也就不可能公然冒犯正义。中国传统文化中正义的概念相对薄弱但是也一直深刻的体现为“敬 天”、“畏天”,这在儒道释几家中都有表述。从五四运动到文革我们一点点的将传统文化彻底涤荡,传统文化中敬天畏天 的情绪荡然无存。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讲本身具有一种正义感,于是我们民族开始相信这种正义感可以替代传统文化中有关思想,但是很遗憾,二十年前终于让所有 人都看到这是一个完全丧失了正义感的主义,于是此后的二十年正义这个概念成了一个累赘,无论哪一方都觉得谈论正义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枪杆 子里出政权”,正义只是一个需要的时候才含在嘴里的口香糖。中国有句俗话:人算不如天算,我们以为不谈论正义也没有什么,不敬天也没有什么, 可是天不理会我们的算计,天自有天算。看一看我们周围的生活就知道没有了正义感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热情:一个没有热情的社会是一个缺少温暖缺少关爱缺少互助的社会,是一个很不可爱的社会,而我们现在的社会和二十年前相比已经完全失去了热情。热情体现为 一个人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这个社会有一种基本的良好期望,关心这个社会,关心其他社会成员的疾苦,力所能及时一定应该参与公益事业,但是今天的社会我们很 少能够看到这样的人和这样的行为。在一个热情被一次次嘲弄的社会里,人的内心只能生长欲望,欲望只是指向个人,而热情是指向社会的,今天的社会完全是一个 只有欲望没有热情的社会,只有欲望没有热情的人不可能够成一个社会,因为一个社会必须是有机体,不是简单的人数相加,而是人与人相互依赖相互支协作相互帮 助的群体,能将个人连接为有机体的力量只能是热情。

    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缺乏必要 的热情元素,宗法社会的社会热情是有限度的,是指向特定的宗族群体和特定的政治结构的而不是指向社会的。近代以来异族的压迫曾经激发了这个民族相当的热 情,从甲午海战的民族热情到五四运动的社会热情到六十年代的政治热情,好不容易激发出来的热情最终偏离了应有的方向,成为了政治争斗的代言词,这种结局实 在是可悲可叹。现在最需要的是社会热情,只有社会热情才能够帮助我们构建起一种新型的社会结构开始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但是很遗憾别有用心的人又一次试图 将民族热情强加给这个社会,民族热情已经是一种很有害的虚火,对于构建我们这个社会有害无益,这一点很少被人注意。我们始终缺乏真正的社会热情,我们始终 缺乏对这个社会的关注和责任。

    责任:以上两点相比较而言属于形而上领域,日常生活中未 必都能感受得到,但是要说这二十年我们失去了曾经珍视的责任,可能都会有同感,我们这个社会太缺少责任了。每一个人总是不断的提醒自己:我想得到什么,我 想拥有什么,我还没有什么,可是很少有人会认真问一句,我该承担什么责任。责任是一种道德素养,是一种人格力量,是构成一个社会的基础,我们不可想象没有 任何责任感的人会相互信任,会结成一个群体,会构成一个社会。

    责任是一个人的基本天 性,应该首先具有责任感,然后才是对谁承担责任,可是很遗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意识因为宗法社会的现实而缺乏一种责任的普遍性,而成为一种有具体所指 的相对意识,光宗耀祖的责任是相对宗族而言的,不是相对社会而言的。正是由于这一点,孙中山先生在屡遭失败之后出于本能也罢出于无奈也罢得出了一个违背自 己意愿的结论:在一个没有普遍责任的国度里只有靠相对责任才能够完成革命大业,于是相仿苏联那样强化国民党的“党性”,党性是一 种相对责任,不是一种普遍责任,这种责任只能随着政党的兴衰而兴衰了,此后几十年这一点基本没有变化,以相对责任来充当普遍责任构建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 下,这样的做法还是具有有效性的。但是,二十年前,这个政党已经不再对社会承担责任了,人们也不会对他承担责任了,现在没有人在意什么党性了,那些人不是 因为责任而拥戴他而是因为利益而维系他。相对责任不再起作用的时候,责任感的普遍丧失就成为一种必然,没有责任的社会是不能构建一个至少合理的社会的,更 奢谈什么和谐了。

    爱:我们其实还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爱心。也许很多人不认 可这句话,旅游的人多了不是说明爱山水吗,酒店多了不是说明爱吃喝吗,婚礼花费多了不是说明爱老婆吗。不是,声色犬马不是爱,只是贪。钱多了可以去看加勒 比海却不会弯腰捡起小区里的一点垃圾这不是有爱心,整天幻想着给老婆买一套别墅却不会在公交车上给一个孕妇让座这不是有爱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 却对因为拆迁而流离失所的人置若罔闻这不是有爱心。静下心来稍微想想就会发现,和二十年前相比,我们太缺少爱心了,而这正是由于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没有正 义,越来越没有热情,越来越没有责任,我们的爱已经萎缩的只剩下老婆孩子了,太乏味了,太单调了,太苍白了。

   我们失去了正义,我们失去了热情,我们失去了责任,我们失去了爱,这一切都是这二十年来一点一点感受到的,这些都没有了,我们还能够幸福吗,我们还能够叫做一个社会吗,我们还能够期望什么呢,什么都没有。

再问教育部,中国为何不需要大学生?

作者:柳下絮   出自:会友慧己 浏览/评论:77/2   日期:2009年4月1日 09:16
题记:专业没方向,毕业没去向;中国需要几亿农民工,不需要大学生;上学没有钱,毕业更困难的怪圈究竟是谁制造的?   
央 视八频道正在热播《毕业生》,农大刚毕业一位女生不是跟日本人当翻译差点被侮辱,就是去物业公司做保洁工;科大毕业的伍麦不是在超市就是在跑腿公司骑着电 瓶车送货;艺术院校毕业的去幼儿园当辅导员;体院毕业的不是当保安就是洗车修车;还有一毕业就傍上富婆的......
电 视剧也许有些夸张,可是现实也不容乐观。随着暑期毕业的临近,“大学生就业难”再次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而今年大学生就业 之难,显然超过以往任何一年。长期积压的问题随着经济危机的加剧终于爆发出来。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这个话题谈了很多。今天我们想问一下教育部:为什么中 国需要几亿农民工,却不需要大学生?上大学没有钱,毕业以后更困难的怪圈是谁制造的?   
一 直以来,送子女上大学几乎是贫困家庭的唯一希望所在。很多贫困家庭为此含辛茹苦,甚至有报道过姐姐卖淫、哥哥卖血供弟弟上大学的悲伤实例。然而,越来越多 的农村孩子最终完成学业后却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只能勉强在温饱线上挣扎,无法帮助自己的家庭。如果连送孩子上了大学这条出路也变得黯淡无光,贫 困岂不只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了吗?  
是我们的大学生过剩了吗?但是我国万人中大学生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 联合国的统计数字,我国每10万人中有在校大学生461人,而世界每10万人中在校大学生1434人,发达国家平均为4110人,中国只是发达国家的 10%),看到有文章称目前仍低于印度,而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如我国。中国大学生并不是过剩,而是不够。中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8%,大大低于 世界中、低收入国家24%的平均水平,更不用说美国的35%了,为什么竟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就业难呢?
   是大学生就业观念不行吗? 天然居菜馆、豪门足寓排骨面片馆、贾三包子馆、美容美发店、极速网吧…… 就业岗位——
导购员、沙锅师、饺子师、点餐员、传菜工、配菜工……
郁 金香餐饮服务公司的桌子前挤满报名的女大学生。中年主管扯着嗓子喊:“女生要求1米60以上,当服务员,一个月350元。要会跳舞、唱歌,每 表演一次加50元。一家家具中心的店铺在招儿童套房的导购员,有六七个女生抢着填表。招聘会上,一个学生劝同学去保安公司,“咱就把自己当一 文盲,只要收入能养活自己就成,别想那么多了。”这是来自一线招聘现场的报道。现在毕业生已经没有退路,端盘子扫地样样都行。他们要的是工 作,是生存,哪还敢挑肥拣瘦啊?  
是什么原因让人感觉中国不需要大学生呢?那要问问教育部了。为什么你培养出来 的大学生就业还不如农民工?几亿农民工进城打工挣钱供孩子上学,可是孩子大学毕业后还不如他们农民工?为什么啊?他们不明白你们也不明白吗?你们从小学到 中学到大学你们只会培养他们的考试能力,学习了多少无关痛痒的课程?在英语上耗费了多少人力和财力?你们的金融专业学生会理财吗?你们的物理专业学生会画 原理图吗?好多毕业生写论文错字连篇,即兴演讲不能张口就讲,你们再教教就不会说中国话了?学生何以就业,学生以何就业?用你们给他的那张用全家积蓄换来 的文凭吗?  
教育部,你们真厉害,你们让中国都不再需要大学生了!的确他们除了会考试,他们再教别人考试之外,他们还能做什么?即使会做别的也不是你们教的。专业没方向,毕业没去向;中国需要几亿农民工,不需要大学生;上学没有钱,毕业更困难的怪圈就是你们制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