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2

二十年来我们失去了什么

二十年过去了,就这么过去了。

    这二十年里中国社会有了太多的变化,所有经历了这二十年 的人无论怀有什么样的心情都可以很清晰的描述我们的生活有了怎样的发展和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自不待言,社会财富的增长更是有目共睹。这二十年如果还算作 改革开放的话,那么改革开放最初的目标(翻两番)已经达到,所有人都能够真切的感受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如果稍微冷静一点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现在的人和二 十年前的人相比,那一个生活的更幸福,回答可就不那么简单了,有很多人会说并不幸福,还有很多人会说自己已经忘了什么叫幸福了。一方面是社会财富的极大增 长,一方面是幸福感的普遍缺失,这究竟是为什么。三十年前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一般认为是因为我们太穷了所以我们不幸福,现在呢?穷人不幸福是意料之中的, 不穷的人同样缺少幸福感,即使有钱一样会被地产商、被学校、被医院、被行行色色的贪官污吏敲诈干净。看来幸福不幸福并不是我们开始认为的那样,并不是由于 我们得到了什么而感到幸福,换一个思路,和二十年前相比我们失去了什么,究竟因为失去了什么不该失去的才让我们这样缺少幸福感。不是那一个人,不是那一群 人,是我们所有的人,是所有这些组成了“中国人”的人,我们失去了什么?

     正义:我们首先失去的是正义,正义作为一个概念很笼统,有很多词汇可以和这个概念相互指代:公义、公理、天理等等,回想一下这二十年,没有那个可以称之为 思想家的人振臂高呼“我们需要天理”,没有那个青年学生可以因为正义而走上街头,没有那个媒体或者出版物敢于声称我们为公理而 作。古人骂人时会说某某事“天理不容”,现在那些贪官污吏不法奸商的心中可曾有一丝一毫的天理,每个人想要做成一件事总是考虑是 不是有利益是不是符合潜规则,不会有人去想“有理走遍天下”。十年前有一场躲避崇高的文化争论,作为个人躲避了崇高至多是一个不 做英雄的人,但是作为一个民族躲避了崇高就只能堕落了。这二十年间文史哲的学者都失语了,只剩下几个“经济学家”摇唇鼓舌,一个 只有形而下没有形而上的民族自然会一步步的丧失掉民族正义感。一个民族没有了正义感那是什么人间悲剧都可以制造的。

     正义是任何一个文化固有的内核,一种文化吃什么穿什么都是表象,什么是正义才是根本,在西方文化中正义感首先体现在基督教中,上帝是永恒的正义化身,任何 人不可能挑衅上帝的权威也就不可能公然冒犯正义。中国传统文化中正义的概念相对薄弱但是也一直深刻的体现为“敬 天”、“畏天”,这在儒道释几家中都有表述。从五四运动到文革我们一点点的将传统文化彻底涤荡,传统文化中敬天畏天 的情绪荡然无存。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讲本身具有一种正义感,于是我们民族开始相信这种正义感可以替代传统文化中有关思想,但是很遗憾,二十年前终于让所有 人都看到这是一个完全丧失了正义感的主义,于是此后的二十年正义这个概念成了一个累赘,无论哪一方都觉得谈论正义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枪杆 子里出政权”,正义只是一个需要的时候才含在嘴里的口香糖。中国有句俗话:人算不如天算,我们以为不谈论正义也没有什么,不敬天也没有什么, 可是天不理会我们的算计,天自有天算。看一看我们周围的生活就知道没有了正义感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热情:一个没有热情的社会是一个缺少温暖缺少关爱缺少互助的社会,是一个很不可爱的社会,而我们现在的社会和二十年前相比已经完全失去了热情。热情体现为 一个人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这个社会有一种基本的良好期望,关心这个社会,关心其他社会成员的疾苦,力所能及时一定应该参与公益事业,但是今天的社会我们很 少能够看到这样的人和这样的行为。在一个热情被一次次嘲弄的社会里,人的内心只能生长欲望,欲望只是指向个人,而热情是指向社会的,今天的社会完全是一个 只有欲望没有热情的社会,只有欲望没有热情的人不可能够成一个社会,因为一个社会必须是有机体,不是简单的人数相加,而是人与人相互依赖相互支协作相互帮 助的群体,能将个人连接为有机体的力量只能是热情。

    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缺乏必要 的热情元素,宗法社会的社会热情是有限度的,是指向特定的宗族群体和特定的政治结构的而不是指向社会的。近代以来异族的压迫曾经激发了这个民族相当的热 情,从甲午海战的民族热情到五四运动的社会热情到六十年代的政治热情,好不容易激发出来的热情最终偏离了应有的方向,成为了政治争斗的代言词,这种结局实 在是可悲可叹。现在最需要的是社会热情,只有社会热情才能够帮助我们构建起一种新型的社会结构开始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但是很遗憾别有用心的人又一次试图 将民族热情强加给这个社会,民族热情已经是一种很有害的虚火,对于构建我们这个社会有害无益,这一点很少被人注意。我们始终缺乏真正的社会热情,我们始终 缺乏对这个社会的关注和责任。

    责任:以上两点相比较而言属于形而上领域,日常生活中未 必都能感受得到,但是要说这二十年我们失去了曾经珍视的责任,可能都会有同感,我们这个社会太缺少责任了。每一个人总是不断的提醒自己:我想得到什么,我 想拥有什么,我还没有什么,可是很少有人会认真问一句,我该承担什么责任。责任是一种道德素养,是一种人格力量,是构成一个社会的基础,我们不可想象没有 任何责任感的人会相互信任,会结成一个群体,会构成一个社会。

    责任是一个人的基本天 性,应该首先具有责任感,然后才是对谁承担责任,可是很遗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意识因为宗法社会的现实而缺乏一种责任的普遍性,而成为一种有具体所指 的相对意识,光宗耀祖的责任是相对宗族而言的,不是相对社会而言的。正是由于这一点,孙中山先生在屡遭失败之后出于本能也罢出于无奈也罢得出了一个违背自 己意愿的结论:在一个没有普遍责任的国度里只有靠相对责任才能够完成革命大业,于是相仿苏联那样强化国民党的“党性”,党性是一 种相对责任,不是一种普遍责任,这种责任只能随着政党的兴衰而兴衰了,此后几十年这一点基本没有变化,以相对责任来充当普遍责任构建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 下,这样的做法还是具有有效性的。但是,二十年前,这个政党已经不再对社会承担责任了,人们也不会对他承担责任了,现在没有人在意什么党性了,那些人不是 因为责任而拥戴他而是因为利益而维系他。相对责任不再起作用的时候,责任感的普遍丧失就成为一种必然,没有责任的社会是不能构建一个至少合理的社会的,更 奢谈什么和谐了。

    爱:我们其实还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爱心。也许很多人不认 可这句话,旅游的人多了不是说明爱山水吗,酒店多了不是说明爱吃喝吗,婚礼花费多了不是说明爱老婆吗。不是,声色犬马不是爱,只是贪。钱多了可以去看加勒 比海却不会弯腰捡起小区里的一点垃圾这不是有爱心,整天幻想着给老婆买一套别墅却不会在公交车上给一个孕妇让座这不是有爱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 却对因为拆迁而流离失所的人置若罔闻这不是有爱心。静下心来稍微想想就会发现,和二十年前相比,我们太缺少爱心了,而这正是由于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没有正 义,越来越没有热情,越来越没有责任,我们的爱已经萎缩的只剩下老婆孩子了,太乏味了,太单调了,太苍白了。

   我们失去了正义,我们失去了热情,我们失去了责任,我们失去了爱,这一切都是这二十年来一点一点感受到的,这些都没有了,我们还能够幸福吗,我们还能够叫做一个社会吗,我们还能够期望什么呢,什么都没有。

没有评论: